大夏节的由来与习俗 大夏节的习俗与活动
大夏节的由来与习俗
24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们与天干、地支、八卦等相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期的观测时间和计时,是根据星星的变化来确定年份的。西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历法补充,指导农耕。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300多年前制定的“黄经法”(1645年至今仍在使用)。
大夏祭期间的风俗活动:
1。广东炎热的夏天吃“凉粉草”
广东很多地方夏季都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仙草、果冻草,是唇形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因其神奇的清热功效,被誉为“仙草”。晒干的茎叶可制成凉粉草,在广东称为凉粉,是夏季的甜点。
仙草本身也可以入药。民间有谚语:六月大热吃仙草,神仙不老。烧鲜草是台湾著名小吃之一,可热食或冷食。烧鲜草的外观和味道与粤港澳地区另一种流行小吃甲鱼酱相似,也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不过,孕妇不宜吃这种食物。
2。浙江地区送出“大夏船”
送“大夏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许多渔村的传统民俗。其意义是派遣“五圣”出海送暑假,保护百姓。送行“大夏船”时,还会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
“大夏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数百年历史。 “大夏船”是完全按照旧三桅帆船的规模建造的。它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它承载着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余名渔民轮流抬着“大夏船”,在嘹亮的喇叭声和鞭炮声中游行穿过街道,街道两旁挤满了祈福的人群。 “大夏船”最终被运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
随后,“大夏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海上点燃,任其沉沉下去,以祝愿人们五谷丰登,健康生活。台州椒江人在夏季也有吃姜汁拌鸡蛋的习俗。姜汁可以去除体内的湿气,姜汁拌鸡蛋则是“补”。有些老年人还喜欢吃鸡肉粥,据说可以补阳气。
3。福建莆田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米粒的习俗,称为“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丰富,所以吃新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把新鲜的荔枝泡在冷井水中,天气一到就捞出来尝尝。此时吃荔枝是最令人愉悦、滋补的。因此,有人说夏季吃荔枝和吃人参一样有营养价值。
温汤羊肉是莆田特有的小吃和高档菜肴之一。将羊宰杀后,除去毛和污垢,将整只动物放入沸汤锅中,焯水后捞起放入大陶缸中,然后将沸汤倒入锅中,浸泡一会。一定时间后,再拿出来出售。吃时将羊肉切成片。肉会肥美、酥脆、嫩滑、美味。
大米糯米是将大米与白米曲混合,发酵熟透后制成的。天热时,切成块,加点红糖煮。据说可以“补充元气”。大暑来临之日,亲友间常互赠荔枝、羊肉等礼物。
4。路南地区“喝热羊”
在山东南部,大暑来临的日子有“喝热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炎炎夏日,不少市民到当地的羊肉汤店“喝热羊肉”。
枣庄吃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耕和气候有关。枣庄是著名的小麦产区。进入埋伏时,小麦收割结束,新面条上市。这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刚刚过去,人们都疲惫不堪。是时候休息和享受了。
农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说,吃一个新的小麦馒头。他太残忍了,他杀了一只羊,自己也不肯吃。他带着出嫁的女儿回来,又带着侄子狗子回娘家吃新麦馒头,喝羊肉汤。你女儿已经接回来了,我家人也拦不住你。我们还用新面蒸包子,杀了一只羊。我们还把你女儿带回来,吃了羊。于是就成了一种民间习俗。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三伏天吃羊肉最有营养。三伏天,人体体内热量积聚。同时喝羊肉汤、辣椒油、醋、大蒜,就会全身大汗淋漓。这种汗水可以带走五脏六腑积聚的热量,排出体内的毒素,对健康非常有利。 。
5。台湾炎热的夏天吃菠萝
炎热的夏季,台湾有吃菠萝的习俗。人们认为这个季节的菠萝是最好吃的。另外,菠萝的闽南语发音与“旺来”同音,因此也被用作祈求平安、繁荣、生意兴隆的象征。
另外,大暑前后,是农历六月十五。在台湾也被称为“半年节”。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是一年的一半,这一天祭完神灵后,全家人一起吃“半年节”。 “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然后和红面揉成的。大多数都被煮熟成糖果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甜蜜。
民俗专家表示,各种有趣的夏日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健康的美好情感,也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6。半年祭
农历六月十五是全年的一半。恰逢大夏节,称“半年节”。这一天一家人祭完神后,就会聚在一起吃“半年”。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与红面揉成的。大多被煮成糖果品尝,象征团圆、甜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