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发现新国宝:首次发现3000年前丝绸痕迹

三星堆发现新国宝:首次发现3000年前丝绸痕迹。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四川成都地区就已经拥有高度发达的丝绸业。四川不断为北方丝绸之路提供物资,成为南北海三大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四川丝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何时? 《山海经》相传西陵黄帝妃嫘祖是养蚕缫丝始祖,故乡相传为四川盐亭。神话和传说有一天可能会通过考古学得到证实。

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结果正式宣布在祭祀坑中发现腐烂的蚕丝残渣,并多次在土样检测中发现蚕丝蛋白,用事实证明了三星堆王国3000多年前。丝绸的使用已经开始。

图:镜头下的“纺织痕迹”

1。迎难而上,寻找丝绸已成为重要目标

对于公众来说,新一轮祭祀坑发掘能否再次发现青铜巨人、金杖等“宝藏”,或许是最值得期待的。然而,对于考古学家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到更丰富的考古材料来证明古蜀文明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贡献。其中,努力发现丝绸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方面,古人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在帛书上书写的习俗。如果三星堆能找到丝绸,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研究丝绸上是否有文字。另外,如果三星堆有丝绸,那么四川在西汉以后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也是可以理解的,这说明蜀国有着悠久的使用丝绸的传统。”导演唐飞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气候湿润。脆弱的丝绸不可能在潮湿的地下保存3000多年。如何发现它?历年考古也表明,3000多年前的丝绸此前从未被四川考古发现过。

发现丝绸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难题。

“只要三星堆祭坑里埋过丝绸,我相信都能找到。”考古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文物保护专家周洋两年前来四川培训考古人员时说。 ,让大家放心。

图:“纺织痕迹”所在地

以前丝绸的鉴别主要是根据外观。人类使用的织物纤维主要有棉、毛、麻、丝等。放大后,它们的横截面是独特的且不相同。但蚕丝经过数千年的埋葬,有的非常脆弱,有的甚至直接腐烂。它们的容貌难以保存,也很难辨认。中国丝绸博物馆采用自主研发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利用免疫学技术检测丝织物残留,大大提高了鉴定能力。此前,中国丝绸博物馆与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在郑州荥阳王沟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前的丝绸织物。在沉船“南海一号”的船舱里,还发现了曾经装载丝绸的丝织物。痕迹。

培训会上,周洋提醒了寻找丝绸的秘诀:有丝织物痕迹的泥土颜色一定是不同的。如果遇到灰色或棕色的土壤,就要多加注意。尤其是青铜器皿内部及其周围,更容易保存丝织物残留物,因为铜离子会对青铜器皿周围产生一定的微生物抑制作用,铜绿也会使丝痕凝固。

图:铜器上附着的“纺织痕迹”

2。距离一米远,她说:“那里可能有丝绸!”

丝绸是如何被发现的?在三星堆祭祀区正式发掘前,周扬给了考古人员一个“眼神犀利”的见证。 。参观三星堆博物馆时,她指着陈列柜里的一个青铜眼球说:“那里可能有丝绸!”

“我们都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郭建波回忆,“青铜眼泡距离观众站立的地方有1米多。在我们看来,它与其他青铜眼泡没有什么不同。差异。”

图:从坑中提取的含有“纺织痕迹”的土壤样本

如果1986年一号、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器物上有丝织物残留,说明本次发掘极有可能发现丝绸。

周洋的发现,让所有人兴奋不已。他们从文物仓库中发现了16件青铜碎片,并送往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检测。

周洋特别强调要有那些铜眼泡。果然,好消息很快就来了: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对伪影的光谱类别进行多光谱分析,并通过酶联免疫技术从生物学角度进行确认,总共有5个16块青铜碎片被发现含有丝蛋白,其中包括那个青铜眼球。在这个圆形物体上,在锈迹下方的狭小空间里,发现了矿化丝织物的痕迹。

这个意外的发现前所未有地增强了考古团队的信心。

2020年10月9日,4号坑率先开挖。经过五个月的清理浮土,装满象牙的坑终于出现了。当考古人员在四号坑一角的青铜器拍照时,他们在高清照片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一块灰棕色的土壤上居然呈现出模糊的纺织纹理。

“这会是丝绸吗?”三星堆博物馆负责拍照的工作人员乔刚兴奋地喊道。他们很快回到坑里采集土壤样本。在显微镜下,这片区域的“土壤”确实清晰可见,呈丝状,毫无疑问是纺织品。探索丝绸,黎明就在前方。

图:整体切割提取的部分“纺织痕迹”(三星堆考古工作站提供)

3。显微镜下揭开素丝的面纱

其实,在此之前,考古学家已经对4号坑的灰层从上到下每隔3厘米进行了采样,检测到丝蛋白的存在。 。目前的任务是真正找到丝物体残留的痕迹。

他们在青铜器周围寻找任何可疑的土壤样本,并发现了纺织品的痕迹。最后,Silk 于 2021 年 1 月 31 日出现。

图:“纺织痕迹”的微观结构

当天中午,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郭建波从成都回到发掘基地。取出土壤样本放在显微镜下寻找丝绸,已经是他当时的主要工作。突然,镜头中的灰棕色土壤样本呈现出类似经纬的结构,与之前发现的纺织品的纹理完全不同。他按捺住内心的狂喜,立即向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谢振斌汇报,并将照片发给远在杭州的周扬。很快,周洋发来两个字:恭喜你!

这个面积只有3.8X3.1毫米的样品绝对是平纹丝织物的残迹!唯一遗憾的是,由于实物太小且腐烂,无法分辨是丝绸还是丝绸中的天鹅绒。等待更详细的类型。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很高兴,因为这是四川首次发现距今3000多年的丝绸痕迹。”郭建波表示,这至少可以证明古蜀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丝绸了。祭祀坑中丝绸的发现也有助于了解古蜀人的祭祀行为。 “如果将来能找到更大的丝织物残片,大到能够看到上面是否有文字的痕迹,那就太好了。

据报道,正在挖掘的三号坑采集的土样中发现了较为明显的丝织物痕迹,有的还具有清晰的经纬结构。继续考古发掘,未来或许会带来更多惊喜。

相关文章